共射、共基和共集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特性的仿真分析

前面的博文总结了共射、共基和共集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,接下来进一步通过仿真分析共射、共基和共集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特性。

一、共射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

能够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共射放大电路如图 1 所示,也称为分压式偏置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。 射极偏置电阻 Re 具有直流负反馈作用,可以稳定静态工作点。信号源采用有效值 20mV、频率为 10kHz 的正弦信号(其目的是在共射放大电路的中频段进行测试),信号源内阻 Rs取值 1kΩ(与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匹配以利于获取输入信号)。

共射、共基和共集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特性的仿真分析
图 1 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

分别读取信号源经内阻后的输入信号的峰峰值,输出信号的峰峰值,并做比值,即可得到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:

Au = Uop-p/Uip-p = 2.35V/30mV = 78

在放大电路各器件的参数一致的情况下,放大倍数与参考的文章略有差异,可能是仿真模型和仿真工具的差异。

当断开负载电阻 RL(即空载)时的电压放大倍数(仿真图略):

Au = Uop-p/Uip-p = 4.47V/30mV = 149

可见,当负载电阻 RL 与集电极负载电阻 Rc 相等时,负载后放大倍数约下降了一半,说明共射放大电路的负载能力不强。这是由于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(Ro ≈ Rc)较大造成的。在示波器上还可以看出,输入信号的正向峰值对应输出信号的负向峰值,说明在中频段共射放大电路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极性相反。

若信号源内阻 RS 减小到 500Ω,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 ui 和输出信号 uo 的幅度会增大;若 RS 增加到 1 0kΩ,ui 和 uo 的幅度将下降很多,说明共射放大电路对电压信号的获取能力不强。这是由于其输入电阻(Ri ≈ rbe) 不高造成的。

共射、共基和共集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特性的仿真分析
图 2 共射放大电路的波特图

图 2 为共射放大电路 AC. Analysis(交流小信号分析)。移动光标测量纵坐标的最大值(即中频放大倍数 AUM= 68.4166)处,再将 T1 和 T2 分别向低频和高频方向移动到纵坐标约为 0.707AUM(= 48.3705)处,分别测得下限 fL = 141.99Hz 和上限截止频率 fH = 1.09MHz。可见,共射放大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不高。

二、共基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

共基放大电路如图 3 所示,观察其直流通路,可以看出与图 1 的分压式共射放大电路一致,两者有相同的静态工作点。信号源采用有效值 20mV、频率为 1MHz 的正弦信号(其目的是在共基放大电路的中频段进行测试),信号源内阻 RS 取值 20Ω(与共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匹配以利于获取输入信号) 。

共射、共基和共集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特性的仿真分析
图 3 共基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

分别读取信号源经内阻后的输入信号的峰峰值,输出信号的峰峰值,并做比值,即可得到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:

Au = Uop-p/Uip-p = 2.76V/20mV = 138

在放大电路各器件的参数一致的情况下,放大倍数与参考的文章略有差异,可能是仿真模型和仿真工具的差异。

当断开负载电阻 RL(即空载)时的电压放大倍数(仿真图略):

Au = Uop-p/Uip-p = 260

可见,当负载电阻 RL 与集电极负载电阻 RC 相等时,负载后放大倍数约下降了一半,说明共基放大电路的负载能力不强,这是由于共基放大电路输出电阻(Ro ≈ Rc)较大造成的。在示波器上还可以看出,输入信号的正向峰值对应输出信号的正向峰值,说明在中频段共基放大电路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极性相同。

若信号源内阻 RS 增加到 200Ω,输入和输出信号将大幅度下降,说明共基放大电路对电压信号的获取能力很弱,这是由于其输入电阻(Ri ≈ rbe/(1 + β) // Re)很低造成的。

共射、共基和共集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特性的仿真分析
图 4 共基放大电路的波特图

图 4 为共基放大电路 AC. Analysis(交流小信号分析) 。移动光标测量纵坐标的最大值(即中频放大倍数 AUM= 42.5550) 处, 再将 T1 和 T2 分别向低频和高频方向移动到纵坐标约为 0.707AUM(= 30.086) 处, 分别测得下限 fL = 41.39Hz 和上限截止频率 fH = 9.75MHz。

从以上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,参数基本一致的共射和共基放大电路,电压放大倍数相当,但是共基放大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比共射高很多。说明共基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好,这也是共基放大电路常用于高频振荡电路中的原因。

三、共集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

共集放大电路如图 5 所示,设置其静态集电极电流与图 1 和图 3 的共射和共基放大电路基本相同, 耦合方式也相同。信号源采用有效值 20mV、频率为 1MHz 的正弦信号(其目的是在共集放大电路的中频段进行测试),信号源内阻 RS 取值 100Ω(模拟低内阻电压源) 。

共射、共基和共集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特性的仿真分析
图 5 共集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

分别读取信号源经内阻后的输入信号的峰峰值,输出信号的峰峰值,并做比值,即可得到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:

Au = Uop-p/Uip-p = 2.769V/2.798V = 0.9896

当断开负载电阻 RL(即空载)时的电压放大倍数(仿真图略):

Au = Uop-p/Uip-p = 2.778V/2.793V = 0.9946

可见,当负载电阻 RL 与放大电路的射极电阻 Re 相等时,负载后放大倍数略有下降,说明共集放大电路的负载能力很强,这是由于其输出电阻(Ro ≈ (Rs + rbe)/(1 + β) // Re) 很低造成的。 在示波器上还可以看出,输入信号的正向峰值对应输出信号的正向峰值,说明在中频段共集放大电路的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极性相同。

若信号源内阻 RS 增加到 1kΩ,输入和输出信号略有下降,没有重大影响,这是由于共集放大电路输入电阻(Ri = Rb1 // Rb2 // [rbe+(1 +β)*(Re//RL)]) 很高造成的。

可见,共集放大电路信号获取能力和负载能力都很强,而且其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极性相同,幅度也接近,所以共集放大电路也称为射极跟随器,可以作为输入、输出缓冲级使用。

共射、共基和共集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特性的仿真分析
图 6 共集放大电路的波特图

图 6 为共集放大电路 AC. Analysis(交流小信号分析) 。移动光标测量纵坐标的最大值(即中频放大倍数 AUM = 986.4522m) 处, 再将 T1 和 T2 分别向低频和高频方向移动到纵坐标约为 0.707AUM (= 697.422)处, 分别测得下限 fL = 5.4268Hz 和上限截止频率 fH = 759.6MHz。

从以上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,静态参数基本一致的共射、共基和共集放大电路相比,共集放大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比共射和共基均高很多,说明共集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好。

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通常采用共集-共基差分放大电路,中间级采用共射放大电路,输出级采用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,其级连方式为共集→共基→共射→互补共集组成的多级放大电路。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虑级间信号传输与放大。输入级之所以采用共集-共基组合,是因为共集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很高,从信号源获取信号能力强;而共集的输出电阻低,与共基的输入电阻相当,前者的输出电阻就是后者的输入电阻,刚好匹配。从输入级到中间级的共基-共射级连也是如此,共基的输出电阻与共射的输入电阻值相当,有利于信号传输。输出级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实际上是轮流工作的 NPN 和 PNP 管分别构成的共集放大电路,其获取信号能力和负载能力都很强,且具有电流放大作用,是输出级的不二选择。


共射、共基放大电路频率特性差异的根本原因

考虑到三极管的极间寄生电容和电阻,可将三极管的模型化作图 7 所示的电路。

共射、共基和共集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特性的仿真分析
图 7 考虑到寄生电容和电阻的三级管

共射放大电路上限频率低的根本原因

共射、共基和共集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特性的仿真分析
图 8 考虑寄生效应的共射放大电路

根据图 8 所示,三极管的输入电容 Ci 与基极寄生电阻 rb 形成低通滤波器,其中,输人电容 Ci 是(1 + Av)倍的 Cbc 和 Cbe 之和。因此,在高频范围,共射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必然下降。

也可以根据图 1 电路中采用的三极管的寄生参数,简单计算共射放大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。例如,2N3904 的寄生电容为如图 9 所示。

共射、共基和共集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特性的仿真分析
图 9 2N3904 的寄生电容

再根据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公式 fc = 1/(2πRC) ≈ 2.5MHz,其中,R 值在 2N3904 中并未找到,暂取 200 欧姆。可以看出,粗略计算的结果与上述仿真的结果基本相符。

因此,共射极放大电路在高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下降,是由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导致的。

同样,也来分析一下共基放大电路上限截止频率高的根本原因。

共基放大电路上限频率高的根本原因

和共射放大电路一样,仍可将三极管的模型化作图 10 所示的电路。

共射、共基和共集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特性的仿真分析
图 10 考虑寄生效应的共基放大电路

理论上,三极管的输入电容 Ci 与射级电阻 RE 形成低通滤波器,其中,输人电容 Ci 是(Av – 1)倍的 Cce 和 Cbe 之和。

实际上,由于共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极小(不考虑 RE 时,射级等效于交流接地),远小于输入电容 Ci 的交流阻抗。所以,在一定频率内,即使三极管的输入电容 Ci 与射级电阻 RE 形成低通滤波器,也不会对输入信号产生影响。

参考资料

扫码关注尚为网微信公众号

尚为网微信公众号
每天学习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的专业知识,关注一波,没准就用上了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sunev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unev.cn/hardware/1137.html

(2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
上一篇 2022年1月12日 09:50
下一篇 2022年3月25日 21:50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