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放参数详解part22:轨至轨(rail to rail)输出

继续学习 TI FAE 分享的运放参数解析系列文章,并对其中的内容做了注释。

以下是转载的原文(蓝色底纹的文字为本站注释)。


最近比较忙,把这个主题中断了,现在利用周末的时间,把这个主题继续下去。希望本月能把运放基本参数这一主题结贴。并开始新的主题。

今天用一个贴子写两个关于运放输出特性的小主题,一个是 Rail-Rail 输出,另一个是输出短路电流。

先说轨至轨输出(rail to rail output)。现在在低电压运放的中,很多都是轨至轨输出。运放的轨至轨输出是由 MOS 作输出级设计实现的。早期的运算放大器输出级是带有 NPN 电流源或下拉电阻的 NPN 射极跟随器。这种使用 BJT 的互补共射极输出级无法完全摆动到电源轨,只能摆动到电源轨的晶体管饱和电压 CESAT 范围内。对于较小的负载电流(小于 100 µA ),饱和电压可能低至 5 至 10 mV;但是,对于较高负载电流,饱和电压可能增加至数百毫伏

轨至轨输出的本意是指,运放的输出电压可以达到电源轨。但实际是它是十分接近电源轨。只说这么一个定义是没有多大意义的。下面要说一下这里关于轨至轨输出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。

先看下图,是 OPA376 的 datasheet 上的数据。看到在不同负载下的输出离电源轨的电压值是不同的。

运放参数详解part22:轨至轨(rail to rail)输出

这是由于采用 CMOS FET 构建的输出级(如下图)可以提供近乎真正轨到轨的性能,但只是在空载条件下。如果运算放大器输出必须流出或吸入相当大的电流,则输出电压摆幅会降低,降幅为 FET 内部导通电阻上的 I×R 压降。一般而言,精密放大器的导通电阻在 100 Ω 左右,但高电流驱动 CMOS 放大器的导通电阻可能小于 10 Ω。这就是引起输入不能完全达到电源轨的根本原因。

运放参数详解part22:轨至轨(rail to rail)输出

另一方面,运放的输出信号到轨的电压值,随温度而变化。这同样可以在 OPA376 的 datasheet 中的表格中看到,并且在全温范围内,一般会出现在高温的情况,输出信号到轨的电压值会变大。这是由于 MOS 导通电阻,具有正温度系数,温度越高,导通电阻越大。这也就是造成了全温范围内压差VSAT = VS – VOUT会变大。

下面引出一张图表,这张图表在运放的 datasheet 中非常常见,但也经常被忽略,它反应了一个重要结论:随着温度的上升,和输出电流的上升,运放输出信号与电源轨的压差VSAT = VS – VOUT也随之增大。原因正如上面所解释的。当然还有一个问题,当输出电压越接近电源轨时,信号的失真会变的差一点。因此没有真正能达到电源轨输出的运放。根据上面的原因,离电源轨远一点,更容易达到高的信号质量。

运放参数详解part22:轨至轨(rail to rail)输出

原文链接:运放参数的详细解释和分析-part22, 轨至轨(rail to rail)输出


扩展阅读

关于非轨对轨输入输出的运放,要注意运放的输入输出限制对信号失真的影响:

运放的输入和输出限制对信号失真的影响

运放的输入和输出限制对信号失真的影响

运放电路中,造成信号失真的因素有很多,运放的输入输出限制就是其中之一,特别是非轨对轨(Rail to Rail)输入输出的运放,尤其要注意信号的输入输出是否在其范围之内,以免造成信…

扫码关注尚为网微信公众号

尚为网微信公众号
每天学习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的专业知识,关注一波,没准就用上了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sunev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unev.cn/hardware/1185.html

(2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
上一篇 2022年5月1日 18:10
下一篇 2022年5月3日 18:19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